游苏州之——定园

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想去游定园这个地方的,只是听说那里烧香很灵,才被拉了过去, 我是从来很抵制这种很迷信的事情,只是听说那里有康熙和乾隆的御笔,才跟去的。看了一圈,觉得还一般,到处都是新修的痕迹,也不想多看,匆匆排了几张照片就回来了。


苏州定园,位于“吴中第一名胜”虎丘山南麓的茶花古村,占地一百多亩,其中有目前苏州最大的园中湖“塔影湖”26亩,亭台楼阁映画其中、曲廊流水浑然天成,古迹遗址、大小景点三十多处,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之精、又有江南水乡之秀,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江南传统园林。

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,这里就以产茶闻名,形成了以“茉莉花、玳玳花、白兰花”为主的“三花”产业和以植花、制茶、品茶于一体的地方特色文化。 相传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为远避政敌,退隐后曾在此定居,故称为定园;明代中叶,江南文人唐寅、祝允明、沈周、文征明等都曾到此游历,他们泛舟饮酒,吟诗作画,留下许多传奇佳话;清代有陈明智在此建普济堂,救助寒民,受到康熙帝的嘉奖,乾隆游江南时,在此驻足题诗,留下了清代两代帝王的御笔墨迹。 如今定园在茶花古村的遗址上,全面恢复了原有的建筑和景观。

御碑亭
这座亭子,看上去只有一半,因而称它为“半亭”,由于“半亭”内立有康熙御碑,也有人称它为“御碑亭”。亭内的御碑是康熙四十九年(公元1710)由康熙帝赐给陈明智的一首御制诗,主要是表彰陈明智在当地兴建“普济堂”救济老弱病残的乡民的事迹,关于陈明智的事迹,将在普济堂和香岩的传说中进行介绍。康熙的御诗:“闻得吴中好民风,鳏寡孤独得蔽容。浮图未必修七级,瓦堂十楹堪与同”。这里皇帝引用佛教中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”的典故来比喻陈明智的善举,可以说明康熙对陈明智的评价是相当高的。

香岩
看到的这块巨石叫“香岩”,它其实是“普济堂”前的一块顽石,由于遍植梅树,人们便把它叫做“香岩”,清康熙帝在赐“普济堂”御匾上所题“香岩普济”就提到了它。“香岩”因此而名声大振。后来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下江南时,在“香岩”的侧面题了宋人林逋的诗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来赞赏梅花。由于这块石头和梅花曾受到两位皇帝的注视,因此当地乡民走过这里,都喜欢去摸一下这块石头,想沾点皇家福气,久而久之,石头被磨去了棱角,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

伞亭

 这个亭子在建筑上十分独特,他的梁柱结构,形如一把撑开的伞,称它为“伞亭”,始建于明隆庆二年(公元1567年)。说起“伞亭”,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:据说吴门才子唐伯虎在游虎丘时,巧遇华太师府丫环秋香,并“三笑”留情,唐伯虎为报“三笑”之情,特乘小船绕虎丘山下的茶花村小道追赶华府大船,最终迎娶秋香为妻。婚后他们夫妻常到昔日“追舟”的茶花村一带看花郊游,并让人撑上一把大伞,两人在伞下饮茶、作诗,其乐融融。后来人们为纪念他们这段“三笑姻缘”,特在此筑伞亭,并在亭内置唐伯虎的一块诗碑“日长何所事,茗碗自赉持。料得南窗下,清风满鬓丝。”

刘伯温墓
刘基即刘伯温,浙江省青田县(今文成县)人,他是明代朱元璋开国的谋臣之一,也是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定园就是他在苏州的私宅。他为人正直诚恳,精通天文象数,擅长诗文词赋,官封诚意伯,著有《诚意伯文集》、《郁离子》等著作。大家所熟悉的《卖柑者言》就出自《郁离子》,文中通过卖柑者之口,嘲讽了那些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朝中弄权者,真可谓是“入木三分”;因此,他在朱元璋称帝后,就屡遭全臣胡惟庸等的陷害。据说刘伯温善推八卦,早就知道会遭人陷害,为了让自己在死后免受打扰,他曾在江、浙一带布置了七十二座假墓,而自己则对外称暴病身亡,悄悄隐居于这座定园之中,直至终老,最后葬于虎丘山下茶花村内之定园。也许真是“阴阳善断”,如今他的七十二处墓地早已荡然无存了,唯有定园内的这座现在还遗迹尚存。因此,在原墓址上进行了一番整修,并重刻墓碑,以纪念这位明代的开国元勋。

最扯的还是这个,据说是吴王为了西施而发明的一种“生活用品”——美人靠!更扯的还说女的靠了就叫美人靠;男的靠了就叫英雄靠,晕!请问大家那变性人靠了又要叫什么啊?

评论

热门博文